查看原文
其他

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团垦荒记(百张老照片)

五十年的记忆
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垦荒记

来源:黄亚辉美篇

上个世纪六十年代、七十年代,六地知青(上海、北京、天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、鹤岗),从各自城市奔赴黑龙江省同江县,即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师六十团,开始了知青生活,从1968年至1975年前后,六地知青4600余人到达六十团各自连队。


我于1969年5月9日从上海出发,火车从彭浦火车站发出,我妈没有来送我,站台上全是送行的人,车还没有开,站台上有人先哭,接着车上有人跟着哭了,火车一开,在“再见“声中,车厢里哭声一片,我对座的几个女孩,放声大哭,我流着泪,看着上海渐行渐远,车过南翔,车厢里开始安静,无人说话,列车再行一段时间,车厢前面有人指着窗外说:“昆山到了“,我想起李光华出发前说的话:“东北,我们去的地方,小桥流水“,这时,车厢里才开始热闹起来,看着车窗外,苏州、无锡、常州一个一个熟悉的城市,不知何时再回来看看,心又酸了,过长江大桥,进入江北,看着浦口站,想起了1966年文革大串联,当年大桥还在修,我们连夜摆渡过长江,在浦口扒火车上北京,二天一夜不吃不喝(没有地方买吃的,喝的),到了北京不知道饿。


我们乘坐的火车途经天津、已经是深夜,以后,每次回上海探亲,火车经过天津,基本上都是在夜里(唐山地震那一年,是白天,车过唐山,车速很慢,唐山无一栋完整的房子,只有车站的房子比较完整,道旁的轨道像麻花,远处半截烟囱冒着烟,大街上汽车少,马车多,许多人戴着黑袖章,接车的铁路职工也戴着黑袖章),从火车上看夜色中天津,眼前,全是平房,偶有低层的搂房,灯光稀疏,静静地,只有火车压轨道的声音“咯嗒、咯嗒“,从远方传来回声。经过沈阳、长春时,是白天,只见站台上红旗飘飘,锣鼓喧天,人们手拿毛主席语录,跳着“忠“字舞,欢迎我们,望着车外,看着跳舞的人们,想家了。


过哈尔滨、到达佳木斯时、天刚亮,出站,有个大广场,广场中有个毛主席站着招手的立像,广场对面是俄式建筑,黄墙小窗,我们转乘大巴到达富锦、富锦住一夜,是六十团的转运站。


几栋小平房,男生睡炕,可以睡几十个人,炕很热,第二天一早,被街上大喇叭吵醒,我出转运站院子,转到富锦大街,街道是弹街石铺就,有几挂马车经过,“啪啪啪“打着响鞭,车老板穿着反毛背心,黑衣、黑裤、头上扣个解放帽,油了吧叽,似乎戴上后,没有洗过,车走的很快,我顺眼看去,大街以平房为主,偶有二、三层搂房,也是俄式建筑,黄墙或绿墙,窗外装有小木窗,喇叭放着文革中流行的几首歌曲,吃完早饭(小米粥、馒头、咸菜)再转乘解放牌卡车经25团、61团,去六十团,一过25团,卡车开上了二抚公路(二龙山至抚远),去年刚修的国防公路,迎接我们的是搓衣板路,一路全是汽车压出的大坑,一个接一个,直到老远,开始我们坐在车厢里,人随着车子颠波,从车厢这一头滾到那一头,只见七连有个上海男知青,人靠着车厢边,手随着车子晃动,手触地,手碰到地,报个数,一连报了一百多个数,有女同学开始哭了,那个伤心,我看着远方,公路边,全是荒草甸子及一些原生态小树林,无一户农家及耕地。


车快到六十一团,公路路况更差,我们只能下来走,走了一段路,见左边道沟(修公路取土,挖出的道沟)里有辆车翻了,后面二个轮子还在转,司机没有看到,不知道到那里去了,过了六十一团,道路好些,我们又上车,到了一连所在地,路上有个道杆,开着,应该是捡查站,没有人,司机指着右边,约七、八十米,有二个帐篷房及一个板房(四面透风)说,这是一连,车约行驶八里地,司机停了下车,对我们说二连到了,只见百米外,与一连一样,二个帐篷房、二个木板房,没有路,只有拖拉机走过,压出的车道,司机说,你们的部分行李在另一辆车上,必须先去团部,一路上又经过了二个连队,说是连队,其实就是有人住的地方,路上共五天,于5月13日到达团部,我以为团部应该像个小镇,车到团部,只是多了几个帐篷,其他什么也没有。


我们的行李,堆在地上,找到行李,再转乘解放卡车到六十团二连,天巳经大黑,帐篷里没有电,点的是马灯,帐篷很长,左右两边用小树杆铺的床,树杆上铺着草,上铺芦苇编的席子,一排可以睡几十个人,两排床前用小树杆搭了踏脚,地上有点泥泞,两排床中间,前后,分别有汽油筒改造的烧劈材的取热炉子,上面有烟筒先竖后横,排到帐篷外。


连队有先到的老职工及从老团来的知青(北京人),帮助我们搬行李,按排铺位,铺床,架蚊帐,並且热情地挑来热水,让我们洗一洗,我拿出脸盆,有个北京知青张贵秋,倒了一盆热水,我开始没有注意,灯光暗,把毛巾往盆里一放,毛巾没有了,低下头,仔细一看,一盆黄泥水,再看看别人也一个样,我急忙把毛巾捞出来,胡乱泡了个脚。吃饭了,面条、馒头、好像是炒卷心菜、土豆,上车饺子,下车面,面条用大盆端上来,面条没有看见,一片黄泥汤。我们这次来的是上海知青,男女十来个人,分住二个帐篷,女生帐篷一分为二,一边住女生,一边住男职工。当天晚上,不知女知青那儿怎么样?我们这儿,几天来,人累了,无语,躺下就睡着了,这就是我们的去东北的第一次行程,怎么也忘不了。

第二天一早,我早早的醒了,天气不太好,食堂在板房里,有砖彻的两口大灶,灶里烧着劈材,上面蒸着馒头、煮着粥,没有桌子椅子,只有小树杆搭的木架子,我看开饭还早,去看放我们箱子的板房,我的箱子放在架子上,板房四周通风,说是板房,只有屋顶是板子铺的,四周用的是七、八公分的树杆,我们的行李一直放在板房中好几年,直到搬进宿舍后,那是后话。


我们住的帐篷周边,全是没有开垦的荒草甸子,我一脚高一脚低走到二抚公路,看着我们坐车过来的方向,不知几时才能回到上海探亲。


回到宿舍,拿了脸盆去井台打水,看见已经有几个上海知青在打水,井刚挖好,井深六、七米,用摇把打水,打出来的水,就是黄泥汤,老职工说,过一段时间,水就好了,果然,二个月后,水清了。

团里领导,股以上干部,是现役军人。

有地方干部。

连队选址。

下乡,不知道她们为什么笑,车开时,我流泪了,默默地。几天的车坐下来,脚肿得历害,鞋穿不上。

到了连队,休息了二天,每人发了双高帮雨鞋,好像是矿上用的(穿上后,一直到上大冻,方换下来,穿棉鞋),一把链刀,镰刀没有开口,没有装把,我到连队后面的小树林里找了个灌木丛,砍了一个镰刀把,回到连队后把把装上,很顺手,用了好多年,日常工作,下荒野割草,用来造拉合鞭房子。我们割了一个夏天的草,用割下来的草拧拉合鞭建房子,宿舍、食堂、家属房等有七、八栋,机务排开荒,先捡地势高的地方开,连队周边地势高,先开,同时,用拖拉机开出了连队的大道,现在铺上水泥了,当年是土路,连队有点样子了。


其间,来了几批各地知青,上海的、北京的、哈尔滨的,不一一述说了,故事讲不完。


我们到了连队没有二个月,发生了一件事儿,几个上海知青跑了,有男有女,回上海了,他们直到上大冻,方回连队,连队搞运动,他们成了逃跑队,其中有一个工作,刨厕所,我们连队的厕所在宿舍前面几十米处,挖了个二米深的坑,用木板搭的房子,盖在上头,男女各一边,冬天到了,零下几十度,人多,那玩意儿,一下去冻上了,越积越高,最后,无法上了,要碰上了,平时,是老职工用镐刨去,逃跑队来了,正好,他们干这活,这活不好干,刨轻了,下不来,刨重了,四处飞溅,没头没脑,我也干过,不过不是逃跑队,而是轮流制,大家都要去干这活。逃跑队长是上海人,他很乐观,带着他的几个小兄弟上崗了。


热血沸腾应号召,

初出远门千里迢。

列车启动意识到,

从此家乡成梦遥。

难舍情溢化泪冒,

凄楚惆怅渐行抛。

开拓人生非脓包,

回眸往事引以豪!

作者:王诗勤

开始几年,每年要上山伐木、先去石拉子山,后去大尾巴林子。伐下木头,上大锯,破成木材,建房、做家具用。


机务排开荒,成片的开,连队周边的地渐渐开完,粮食开始越打越多,房子多了,自已制砖,烧砖,砖房建了,人口多了,孩子一个一个出生,连队有生气了,鸡呀、鸭呀、狗呀,小学校有了,操场建了,树起了蓝球架,每个月,电影放映队来了,放场电影,知青多了,事儿多了,打架、偷点菜,上食堂偷点油,后来,还发生半大的猪少了,当时,我分管后勤,去查了,查不出来,不了了之。

上山伐木


住地窨子。

住马架子。

帐篷内。

野餐。

烧荒,开垦。

架桥。

架梁,建拉合鞭房子。

地冻七尺,挖水利。

洗衣服,不是摆拍。

组装农具。

荒野割草,我使过,不好使,割了一会,腰受不了。

下雪后,抢收。


我们连抢收完,到四连帮忙抢收,去的人,干活比在连队卖力,大概是共产主义精神吧,四连招待我们的饭,二两一个的西胡芦(北瓜)包子,真香,好吃,真饿了,一口气吃了好几个,连队的哈尔滨知青与北京知青打赌,比赛吃包子,最多的的七、八个,有点吓人,小个子大肚子,我不知道,那个赌赢了。

女子机组。

编筐。

抢收麦子,小链刀万岁!

水中捞麦。

丰产没有丰收。

翻地。

播种。

播种。23连,钮国英、黄银娣、杨慧敏、蔡志凤。

誓师大会。

麦收季节。

合个影。

联合收割机。

马车老板,牛性。

抗涝。

职工运动会。

扛粮食。

晒粮食。

上屯。

扬场。

晒粮食,怕下雨,一有风吹草动,全连上场院抢堆。

丰收了。

上山伐木,拉木头,开始几年,我年年上山伐木,怀里塞几个馒头、咸菜,中午时,烧一堆火,火熄成炭,用树技叉着馒头烤,黄黄的,香香的,脆脆的,就着咸菜,好吃,烤完一层吃一层,没有水,抓把雪,吃完午餐,我满树林去找猴头菇,猴头菇是一对对长的,找到一个对面肯定还有一个,大大小小,采了不少,探亲时,带回上海,不知道母亲是怎么处理这些猴头菇。

农工。

还认识我吗?

麦收季节。

锄地。

左下,妞妞外婆。

拉合鞭房子前合影。

照相馆。

打铁。

盖房。

休息。

拌肥。

放羊。

上团部去,当年的的士。

伐木。

堆木。

上大锯。

彻墙。

文艺活动。

文艺活动。

秋收蔬菜。

批判会。

伙夫。

医院开刀。

业余时间。

修理连。

一家子。

广播站。

运动会,蓝球比赛。

冠军。

运动会

小分队演的。

卫生队的大夫们。

背景,二连食堂,拉合鞭房子。

背景是帐篷房。

團警通排集體照(可能是1970.5前後)

老师。

男女蓝球冠军合影。

团部学校。

指点江山。





井台打水。

武装连女兵 我下乡十年,枪毛没有摸到,呵呵!

大字报,不知斗什么?

又有什么运动了。

合影。

商店下连队。

乐呵,乐呵!

合影。

学习。

宣传小分队排大戏。

第一届共青团代表大会。

六十团领导班子合影。

故事没有讲完,每个知青都有自己的故事。

2019年4月17日,浙江长兴。

黑龙江省生产建设兵团六十团知青屯垦戎边五十周年庆典集体照。

2018年7月1日,五地知青代表参加前进农场(六师六十团)建场五十周年庆典。

2009年8月27日,五地知青(北京、上海、天津、哈尔滨、齐齐哈尔)齐聚北京中央党校,纪念五地知青下乡四十周年。


明年,2019年4、5日间,上海纪念知青下乡五十周年庆典时,再相见!各地战友们,来年,上海见!我们欢迎各位战友们,朋友们!


在此特别感谢前进农场场史办的同志,提供的宝贵的历史资料,谢谢!谢谢您啦!


图文来源:黄亚辉美篇

欢迎知青朋友来稿,投稿邮箱jianzi103@163.com

推荐阅读

回望“六.一八”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老照片155张

北大荒知青的青春——北大荒知青老照片100张

知青老照片背后的故事(62篇)

精选知青青春回忆文章(422篇)

精选后知青时代文章(252篇)

精选知青关注文章(335篇)

精选知青影视、纪录片(200余部)


长按左边二维码关注 老知青家园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